為什么一下雪,世界就變得很安靜?
會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問題,提問者一定是一個心細如塵的人。
你可能覺得這跟人為因素有關。因為下雪的時候人們不常出門,喧囂都留在室內(nèi),與外面白茫茫的一片無關。然而,這種安靜也是有科學原因的。
雪花作為水的一種常見的物態(tài),人類對其的研究開始的比較早,認識的也比較深入。眾所周知,雪花的形狀多種多樣,下圖所示是比較常見的幾種形態(tài)(圖片來自中科院于淥老師等著科普讀物《相變與臨界現(xiàn)象》)。
雪花很輕,是從天上“飄”落到地面上的。它千奇百怪的形狀,還有這種輕輕“飄落”的性質(zhì),決定了積雪不能致密(人踩過車壓過的不算),只能處于蓬松多孔的狀態(tài)。
那么接下來就是聲音的吸收了。我們知道聲音是一種機械波,是靠空氣的振動來傳播的。而空氣的這種振動最害怕遇上蓬松多孔,容易發(fā)生非彈性形變的物質(zhì)(如海綿),因為聲音傳到這些小孔腔里之后,會經(jīng)過多次反射,直至把能量耗光,只有較少的一部分能逃出小孔腔,繼續(xù)傳播。市面上很流行的泡沫隔音板就是利用類似的原理。下雪后會顯得比較安靜大部分也是由于這個原因。
關于吸音,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說的。我們這里再簡單提一下。
我們身邊有很多場所是需要做吸音處理的,例如會議室音樂廳之類。這里運用到的吸音原理就比較多了,不單單的是上面所說的小孔腔吸音。其中較常用的原理是共振吸音,因為一些功能性場所需要吸收特定頻段的聲音,這樣就可以用一些材料,其固有頻率比較接近需要吸收的聲音的頻率。在該頻率的聲音傳播到材料上時,吸音材料就會發(fā)生共振把聲音吸收然后耗散掉。
當然,除了這一物理現(xiàn)象,其他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,例如冬天呆在室外的人更少了;降雪期間或之后,交通也隨之減少;而其他的動物(比如鳥)也不常出門了,降雪使它們的生活環(huán)境變得更冷,同時也更難覓食。
雖然持續(xù)降雪可以將整個世界的音量大大調(diào)低,但如果遇到暴風雪天氣,世界還是無法寧靜的。
但是當呼嘯的寒風過去,新雪降下來,雪花會繼續(xù)吸收聲波。大地又像被馴服的小貓一樣變得安靜。
文章轉(zhuǎn)載自:搜狐新聞網(wǎng)